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行业特色高校外语教育转型与 发展策略探索”专题研讨会

  2024年7月17日,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了“行业特色高校外语教育转型与发展策略探索暨辽宁省虚拟教研室建设点”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鹿学军主持邀请了11所行业特色高校外语学院院长和主任参加,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背景下,外语学科的转型与改革策略

会议伊始,大连海事大学教务处处长吴桂涛教授进行了开幕式致辞。吴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外语学科亟需进行转型和改革。他强调,外语教育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罡教授详细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他指出,虚拟教研室是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响应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积极构建的一个创新教学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协同行业特色高校,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随后发表了题为“大语言模型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发展:问题与前景”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为外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外语学科需要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研究方向。


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蔡丽华在会上分享了“守正创新重实践,产教融合促发展”的理念。她提出,英语教育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结合科技翻译和跨境电商等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蔡院长的发言为外语教育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丛莉则给外语学科的发展提出警示。她认为,没有专业独立特色的外语学科可能会被融入到大基础学科内,失去其独特价值。因此,外语学科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发展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辽东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黄云龙则以本校“工科·农科”为特色,强调了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协调发展。他指出,外语教育不仅要服务于语言学习,还要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的教育模式。

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艳玲分享了海洋经贸特色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她提到,通过设置“三加一”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海洋科技英语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海洋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何森分享了“外语教学+建筑”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将外语教学与建筑学科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

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田新分享了国际工程与语言服务专业建设思路。她提到,通过主抓交叉学科,聚焦慕课出海和通转融合,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外语人才。

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杰辉在会上强调,外语专业建设要符合学校总体大战略。他认为,外语教育不仅要服务于语言学习,还要与学校的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协调发展的教育模式。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史光达则提出了在新时代寻找外语专业建设的新突破口。他指出,外语教育需要不断创新,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外语人才。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王珊珊强调了人才培养要符合市场需求。她提出,多和企业沟通和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俄语教研室主任王婷则从俄语专业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新时代小语种学科建设的思路。她认为,小语种学科建设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自由研讨环节,与会嘉宾积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罡在闭幕致辞中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对未来的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期望。

此次会议不仅为辽宁省高校外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各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外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外语教育需要不断创新,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外语人才。会议不仅为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各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外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顺利举办青年科研团队成立仪式

下一条: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留学生招生负责人徐盟来院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