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数智时代翻译与国际传播论坛”于外语楼105室举办。本次论坛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由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外译研究中心、涉海术语研究基地、外国语学院语料库与计量语言学研究团队、翻译与传播团队承办。论坛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军峰教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党委书记王晓辉作主旨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邢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郑丽、中国外文局华文出版社副社长贾巍巍编审、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隋雪梅出席。论坛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曾罡主持。

张法连教授作题为“提高国家法律翻译能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报告,他表示,法律翻译领域亟待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法律翻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并强调新时代国家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量涉外法律人才,市场的需要催生出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法律英语学科内涵丰富,用途广泛,与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指引下,加快设置法律英语专业,积极培育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赵军峰教授作题为“法律文学外译重构法治中国形象研究:问题与路径”的报告,从中西“法律与文学”研究源流谈起,厘定了中国法律文学的内涵与范畴,廓清了研究相关突出问题,明确了法律文学外译之于法治中国形象重构的重要意义,并提炼了机制原理,提出了通则模式。

在第三场报告中,王晓辉总编以“肩负文化使命,培养传播人才,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为主题,强调了建立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具体实践,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他鼓励在场师生,使命光荣,道阻且长,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传播。

主旨报告环节后,与会师生与三位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专家们高屋建瓴的观点与建议加深了师生们对数智时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理解,拓宽了国际视野,并激发了为实现个人梦想和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的热情。

本次论坛立足于数智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捕捉翻译与国际传播领域的新趋势、新需求,推动外语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传播等前沿领域的深度交融,为外语学科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强化了外语学科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的责任担当,有效回应了新时代国家对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全球视野与数智素养的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了外语学科的时代适应性与社会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