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外译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十一 神经机器翻译的文化偏见

920日,大连海事大学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外译研究中心(CIMT)邀请到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纪萌(Christine Ji)教授为校内外师生做了题为“神经机器翻译的文化偏见” 的报告。纪萌教授专注于实证语言研究多年,尤其,在多语言语料库分析。她在健康和环境翻译、翻译研究方法、文学翻译文体学、翻译教育和质量评估等领域出版专著30余部,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纪萌教授是剑桥大学出版社《语言实践与社会发展研究》系列的创始系列编辑,也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翻译与口译的剑桥要素》丛书系的创始编辑委员会成员。此外,她还是劳特利奇出版社《实证翻译与多语交际研究》系列的创始编辑。纪萌教授的研究得到了英国学院、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全球大学网络研究发展基金以及欧洲、北美、日本、韩国、巴西等大学的大力支持。

报告中,纪萌教授指出,神经翻译并不是中立的,作为神经机器翻译的新困境,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已经学会识别人类语言中的词汇和语义单元的模式,以实现更流利的翻译,然而却导致目标语言中不断增加文化偏见。由翻译引发的机器偏见是为了在自动翻译输出中实现接近本地水平的语言自然度和沟通流畅度而设计算法所以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报告会后,与会师生就神经机器翻译这一论题与纪萌教授进行了深度探讨,纪教授新颖的观点受到与会师生的高度赞扬。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讲座由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外译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外国语学院教授冯浩达主持。



上一条: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导师讲坛系列讲座 第三讲

下一条: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导师讲坛系列讲座 第二讲